VC/PE互相滲透 熊曉鴿:20倍回報皆VC PE10倍都難

2012/12/07 10:35      沈云芳

中國特色VC的12條潛規(guī)則

資本環(huán)境遇冷,企業(yè)上市途徑不暢,VC/PE要如何過冬?

機構昨日公布的創(chuàng)投數據顯示,2012年前11個月國內創(chuàng)投投資項目數量、金額和退出數量等指標整體呈大幅下降趨勢,成為2008年金融危機后唯一投資數據下降的一年。此外,創(chuàng)投通過IPO退出的比例明顯下降,MBO、并購和股權轉讓三種非IPO類退出方式的比例大幅提升。

摩根士丹利亞洲董事總經理季衛(wèi)東等投資人士認為,中國非IPO類退出的比例的走高是必然趨勢,其中并購會成為未來三五年的大機會。

IPO退出渠道收窄 并購或加速

資本環(huán)境的趨冷已經讓A股和美股的IPO通道明顯變窄,越來越多的PE/VC開始通過并購、MBO和股權轉讓等非IPO類方式退出或者收回成本。

根據新華社的報道, 截至11月, 滬深兩市排隊等待上市的企業(yè)總數上升至近800家。這一現象被業(yè)界比作“堰塞湖”,更引發(fā)IPO“決堤”的擔憂。

而多數中概股在面對美股的慘淡時選擇了暫時撤退。去年,盛大文學、拉手網、迅雷三家宣布暫停赴美IPO計劃。今年4月,神州租車暫停IPO計劃。6月,拉手正式取消IPO計劃。

問題出在哪里?摩根士丹利亞洲董事總經理季衛(wèi)東告訴新浪科技,國內各個行業(yè)都存在產能過剩問題,因而“絕大多數企業(yè)”無法被資本市場消化。這種情況下,行業(yè)并購整合會成為未來3-5年的大機會。“很多企業(yè)有充裕的現金流,他們可能會成為行業(yè)整合的領導者。”

上海聯(lián)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曲列鋒也認為,中國未來非IPO類退出的比例會越來越高。“這是一個沒有辦法的選擇。比如說同類公司上了多少家,飽和了以后,IPO的機會就少?;蛘甙l(fā)行價格不高的時候,選擇非IPO就是一個趨勢。”

在第12屆中國創(chuàng)業(yè)投資暨私募股權投資年度論壇上,這一判斷得到了幾乎所有PE/VC負責人的贊同。

現有的統(tǒng)計數據進一步印證了這一趨勢。報告顯示,截止11月,2012年國內創(chuàng)投通過IPO退出的項目降至60%,通過MBO、并購和股權轉讓退出的比例提升至37%,而去年IPO的占比為70%。

這一趨勢在主投Pre-IPO階段的PE機構上體現的尤為明顯。數據顯示,去年PE通過IPO退出的比例曾高達90%,今年降至70%,非IPO類退出方式的比例上升到了27%。“這應該是歷史上這三種退出方式占比最高的一年。”倪正東如是說。

相關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