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2P借貸: 高利潤,但你敢借嗎?

2012/11/30 14:40      劉怡

P2P借貸是脫胎于民間借貸的一種理財方式,它的收益比銀行理財產(chǎn)品更高,但風險卻是難以控制的。

目前在中國的P2P借貸有兩種模式,一種是線上服務,網(wǎng)站作為中介平臺,借款人和出借人通過其網(wǎng)站競拍交易,以拍拍貸等網(wǎng)站為代表;一種是線下模式,致力于打造P2P小額信貸理財,指投資者通過P2P平臺,將手中的閑置資金直接借給微小企業(yè)主、大學生、工薪階層和貧困農(nóng)戶,并獲取一定利息收益的理財模式。網(wǎng)絡僅提供交易的信息,具體的交易手續(xù)、交易程序都由P2P信貸機構和客戶面對面來完成。這種模式的代表是宜信公司。

登錄拍拍貸一類的網(wǎng)站,借入方須要在網(wǎng)站中實名注冊,并提供聯(lián)絡手機號以獲得手機驗證碼。一旦決定開始借貸,必須提供相應的身份證復印件及相關身份證明,還須要提供詳盡的個人財務狀況說明,并向網(wǎng)站提出申請。審核通過后借入人須要先在網(wǎng)站上發(fā)布一則借款信息,約定借款金額、最高年利率、資金籌措期和還款期限,發(fā)出借款的邀約。

借出人用自有資金進行全額或部分投標,但投標利率不能高于借入人所約定的最高值。在資金籌措期滿后,如果投標資金總額達到或超過借入人的要求,則全額滿足其需求的年利率最低的一項或幾項資金中標;如果資金籌措期滿仍未能集齊借入人所需資金,該項借款計劃流標。一旦借款成功,網(wǎng)站自動生成電子借條,借款人按每月還款方式向放款人還本付息。

拍拍貸的借款具有小額、短期的特點,一般不超過6個月,額度一般不超過10萬元,利息由網(wǎng)上競價方式形成,但不得超過同期銀行貸款基準利率的4倍。記者瀏覽拍拍貸網(wǎng)站發(fā)現(xiàn),目前借款人開出所能承受的最高利率一般在16%—20%之間。

宜信模式與拍拍貸相同,借款人只須出示身份證明和資信證明等資料,宜信審核借款人的信用,通過信用審核后,便能成功申請到貸款。借款額度一般在2萬—5萬元之間,根據(jù)個人的誠信記錄和貸款用途,最高可獲批30萬元的現(xiàn)金款額,審批周期也僅有2到3個工作日即可完成,還款期限一般也僅有一年或者一年半。

對于P2P信貸機構而言,其收入來自向借出方和借入方收取一定比例的傭金。拍拍貸網(wǎng)站會向借款人收取借款金額2%—4%的傭金;對于借出方,拍拍貸按照貸款金額不同,每筆收取1至6元的服務費。宜信的借款人則需要支付1%—10%或者更多的服務費用。

如此看來,對于借款人而言,除了承擔高利率外,還要額外承擔一筆服務費用,借款利率基本在20%—30%之間,成本很高。

淘寶的成功是因為支付寶為買賣雙方提供擔保,但P2P信貸平臺并不為借貸人的還款行為提供擔保,無論是拍拍貸還是宜信都只是借貸雙方的中間平臺,不承擔任何連帶責任。

真實的借貸行為發(fā)生在出借人和借款人之間,而且雙方并無任何資產(chǎn)抵押。這樣,整個借貸行為的“壞賬”風險全部由借出人承擔。

在歐美做P2P信貸機構很簡單,主要是因為其個人信用體系非常透明,但目前國內(nèi)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個人信用體系,借款人須要承擔很大的個人信用風險。

相關專家認為,P2P小額貸款中可能發(fā)生的個人信用風險有三方面:一是有人利用虛假身份作為借款人發(fā)出貸款申請;二是借款人身份信息是真實的,但商業(yè)計劃書是虛假的,在計劃書中宣稱自己即將從事的商業(yè)活動能夠足夠還款,但其實卻在高消費;三是借款人可能借新款還舊債。P2P小額信貸理財模式對于投資人來說,雖然收益率可觀,但潛在的風險確實難以估計。

相關閱讀